Search

《人生的代價》

Grace 一直有在關注台灣政論節目和新聞
所以知道...

  • Share this:

《人生的代價》

Grace 一直有在關注台灣政論節目和新聞
所以知道台灣的媒體
把美國的疫情報導的好像喪屍路一樣可怕
因為這樣 Grace被好些親友問
還是台灣好 我會不會後悔來美國?
這陣子要不要回臺灣避疫情?

我都一一謝謝關心
然後告訴他們本來暑假有回台灣探親的計畫
因為疫情一直持續沒有退燒
不想給台灣政府跟家人添麻煩
所以只好取消了

Grace的媽媽抗癌超過六年
中間各種療程跟手術不知經歷了多少
Grace自己也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再去探望她
所以這個取消對我來說是很艱難的決定

那我將近四年前的我 為什麼還要來美國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婚姻要結束前我冷靜思考過
我知道很快的小孩只能仰賴我自己
而我在台灣的工作資歷跟可能領到的薪資
怎麼樣都不可能「獨自」讓孩子有好生活過
更別說廣告業無止盡的會議、責任制
週末公司商業活動加班支援
不可能求表現換得升遷加薪又能兼顧小孩下課
當初Grace媽媽已經在做癌症療程
Grace不想也不願意把自身的壓力轉嫁給娘家

再加上台灣職場及社會普遍對單親的誤解
以及對單親小孩在公校的額外追蹤輔導
Grace雖然沒去過美國
卻知道美國沒有這些外來的壓力
於是決定捨棄台灣原有的舒適圈
自己帶著孩子來美國闖天下

剛來美國的時候
Grace在精神上是很快樂的
因為長期以來在婚姻裡累積的心理壓力消失了
不過新環境跟失婚帶來無形的壓力
也讓Grace在短時間內消瘦6公斤
所幸很快就對新生活上手
交了當地朋友跟找到工作

這過程Grace完全不感傷嗎?當然不可能
其實坐上飛機的時候就已經想通
如果我的計畫一路成功
今後台灣只是探親訪友觀光的中途站
我勢必得放棄我在台灣已有的資歷、親友和環境
而且必定會收到某些親友甚至陌生人的負評
(後來也果然陸續耳聞到了)

人生不可能永遠順遂
很多人在做決定的時候想著要「面面俱到」
還有人想要無苦無痛又可以願望通通到手
或者希望周遭能夠對他們「零負評」
想當然很多時候這不會發生

於是這些人在做決策的過程中
明知道正確的方案是什麼
因為要付出的代價太多不想做
因為局面不是全面利於自己
因為擔心親人的耳語
(很多時候其實是跟自己的價值觀過不去)
或是因為其他種種原因
就卡在自己的小劇場裡迴轉
在現實生活裡光抱怨不作為
直到局面變成完全不利他們
或是後遺症產生而且無法收拾

Grace看到身邊很多人
明明先天條件比Grace自身好很多
卻因為走不出自己的關
覺得這也不好 那也不好
又不想放棄已有的福利或付出努力
到頭來失去很多契機

這些人忘記了
人生中想要求的人事物
只要不是別人自願給你的
不管是工作、感情或是其他的物件
本來就要付出代價或努力去換取
畢竟人生中只有時間跟努力是公平的回報每個人

甚至當你做了選擇時
或沒做出選擇 最後被選擇
你也在無形之中
得到了某些 失去了某些

比方說這次的疫情
美國人愛好個人自由跟權利
所以政府也就很難跟極權國家一樣強制人民戴口罩
美國人自信心跟自尊很強
導致政府到四月才承認自己被WHO誤導
開始封校、關閉非必要營業和宣導戴口罩
這些點跟台灣閃電般的反應相比完全跟不上

但是美國的地廣人稀
不刻意去人多的地方其實不太可能被傳染
還有美國人天性樂天
苦中作樂的本事亞洲人完全比不上
讓Grace覺得相對的和SARS流行時還在台灣相比
整體環境帶來的心理壓力小很多

那麼面對變化時
要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

Grace認為
一但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
那就堅定的走下去
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秉持初衷
想著得到的 不去哀怨失去的
正面的看待已經和即將面對的好與壞
隨時檢視心理健康
不讓負面能量拖垮自己
這樣對自己以及身邊的人
都是很好的支持和助力

過程中
如果有不相關的人士擅自給你不友善的評論
只要很客氣的回問他
對於你的現狀他是否要出錢出力
通常這些人就自知理虧會消失
無需自己吞下這些負評
讓他們得意 自己受傷
接著把這些評論拋諸腦後
不被影響的繼續過生活
就是最好的反應

圖:Grace的居住地已經慢慢解封,Grace很慶幸封校期間自己的收入不受影響,還可以在家線上授課同時照顧孩子。今天兒子的武術課終於恢復上課,帶孩子到上課的公園,自己和女兒去散步,天很藍、空氣還是一貫的清新,散步途中看了不少美景和野生動物,身在美國既使沒有台灣的方便,換取這些很值得!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Grace 台灣土生土長,中年轉職,在2年半內成為美國CA,WI,KY,TN等46州合格公職中文及ESL英語第二語言教師。 Correctly Alvin C York Institute worl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officer of Civil Air Partol and PhD student.
View all posts